刊于2018年3月30日《苏州日报》
苏报讯(驻高新区首席记者 周建越)“铜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,帮助数百位农民解决高原香菇滞销问题;以‘商品代言’的推广方式,让铜仁滞销香菇一夜间走向苏州市民餐桌……”昨天,总部位于苏州高新区的“食行生鲜”举行新闻通气会,他们的“扶贫馆”今年上线才两个多月,销售额就超过了390万元;而“食行生鲜”公司5年内要做成行业“独角兽”。
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,今年,“食行生鲜”公司通过全渠道可追溯农产品营销闭环,对口帮扶贵州铜仁;他们依托线上“扶贫馆”平台、线下社区智慧微菜场,全方位打造精准扶贫。
据“食行生鲜”相关负责人介绍,铜仁印江环境温和湿润,是一个优质的蔬菜生产基地。但因特殊地理位置、不发达交通路网,致使当地优质高原生鲜农产品长期滞销。“我们获得这一信息后,第一时间进行了沟通确认,及时启动了精准扶贫计划。”
2月中旬,第一车来自贵州铜仁的8000斤高原香菇发往了苏州;2月下旬,第二车9550斤高原香菇也来到苏州。“食行生鲜”承担了全部的直采,而两批优质农产品一到苏州,就被抢购一空。
此次精准扶贫不是“食行生鲜”的第一次行动。自去年9月份以来,他们已参与精准扶贫数十次,在云南等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超过20万斤。
数据显示,自今年“扶贫馆”上线以来,总销量已超过55万份,总销售额超390万元,单品共计38个。食行生鲜创始人、CEO张洪良向记者介绍,企业做扶贫不是跟风、不是概念,而是实实在在的“一手牵农民,一手牵市民”。“我们设立‘扶贫馆’的目的,就是希望通过可持续地将优质农产品输送到更多城市居民的餐桌,让贫困老百姓通过种植适销对路优质农产品来获取收入,从而真正构建起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,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。”
记者了解到,“食行生鲜”创立于2012年,是在苏州市政府指导下成立的一个生鲜宅配项目;通过“网订柜取”“社区直投”的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生鲜订购服务,比传统农贸市场和超市更为便捷,提前一天下单,第二天就可刷卡取菜了。其智能柜既有3℃至8℃的保鲜柜,也有零下18℃的冷冻柜,极大地提高了产品“保鲜度”,让社区居民吃上“原汁原味”的生鲜时蔬。作为标准化菜市场与互联网及现代电子商务的创新性融合,社区智慧微菜场突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“互联网+菜篮子”新模式,推动了“菜篮子工程”的转型升级,以便捷、新鲜、平价、安全的优势,赢得了市民的赞誉。
数据显示,“食行生鲜”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,已在苏州、上海、无锡开设了2300多个社区智慧微菜场,服务达160万户家庭。
对于“食行生鲜”的未来发展,张洪良表示,尽管企业已是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,但更看重的是市场的认可。今年,企业“智慧微菜场”项目分别进入了上海市政府、苏州市政府的2018年政府实事工程。这两个实事工程,都明确了发展目标,即:上海今年要新增500个社区智慧微菜场、苏州今年要新增200个社区智慧微菜场。“我们目标是,5年内销售额力争突破500亿元;将在努力成长为互联网‘独角兽’企业的愿景下,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便利消费、安全消费、放心消费需求,为老百姓‘舌尖上的安全’保驾护航。”